Detail shot taken at the at the Red Bull Bowl Rippers in Marseille, France on September 1, 2018
© Fred Mortagne/Red Bull Content Pool
滑板運動

滑板知識細說一二 - 想成為板仔你應該要知道的滑板歷史重要大事紀

一起來深入了解有關滑板文化如何發展至今日蓬勃的面貌。
由 翻譯 : 小鬻 Jaddie Fang / 由 Zane Foley 編寫
8 min read發佈於

滑板簡史

細探一下滑板歷史上的一些大事紀。滑板歷史隔封於世界其它主流文化之外,自然而然地,其歷史一般來說也讓人難以理解,當中有些主題也值得深入探討。
一個老調重彈的問題:什麼是滑板?
滑板文化從1950年代至2020年,發展至今日已是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產業,其透過一種既是藝術也是運動的形式,影響著全球數以百萬人的生計。就其自身歷史,滑板也擁有展現文化脈絡的博物館、授予人們榮耀的名人堂、規劃有據可查的歷史紀事,鞏固這自由文化核心的特別之處。
1950年,加州發展起大 U 板道具,正式點燃了滑板文化的火炬,當時的滑板健將便將技術傳遞給未來的新世代。那些年來,滑板文化躍過商業上的成功與攻入主流文化而大受歡迎,也因風格各異的滑板傳奇和人物在鎂光燈下熠熠生輝搏得注目,抑或主導了滑板城市角落街巷的文化樣貌。全世界年輕人和見證滑板文化成長與變化的老手,世代交替間都橫亙著一個不斷蛻變但本質不變的問題:什麼是滑板?我們用心地再次回答這個問題的同時,也要踏入更宏觀的世界,一個以最終極形式表達自由的世界,並深入地探視滑板文化的歷史。
Ksenia Maricheva performs during the practice session in Los Angeles, USA on March 22, 2020

Skateboarding

© Denis Klero/Red Bull Content Pool

一切的下坡競速都從這裡開始

滑板就與宇宙的起源一樣沒有清晰絕對的定論。自述的滑板歷史裡有不少報導,闡述第一個滑板的起源地與發明人物。大家普遍公認的滑板文化起源於美國,最初是用木箱並在底部裝上溜冰鞋的滑輪。最早的模型就像現在的滑板車一樣安裝了把手,最終用厚木板替代木箱,再將手把拆掉,創造更類似於衝浪的使用方式。這些滑板車樣式最早可追溯至十九世紀後期,但一直到了1950年代,裝有陶土質輪子的木製貨板才在南加州的下坡道大肆風行。
在1959年滑板商業量產開始之前,玩滑板的唯一方法便是動手製作自己的滑板。這些自製滑板如播種般深深紮根於滑板的 DIY 精神。滑板起始於一種原始而優美的方式,並非為了發展為一產業而開始,而是來自於對自我表達的強烈渴望而啟始。理解這一簡單而深切的事實,讓我們得以率先了解「何謂滑板文化」的起頭,以及作為一個滑板人的意義。

滑板文化的第一次沒落

難以想像自己若身在 1950 或 1970 年代其滑板發源地的 DogTown 光景,而自從滑板概念誕生以來,期間發生的諸多轉變更是令人難以想像。1960 年代初期,諸如 Hobie 和 Makaha 之類的滑板公司開始打著以「人行道衝浪」的標語作為滑板廣告,或是海上無浪時就把滑板當衝浪來玩的用途作為廣告策略。1963年時,Makaha 組成第一支專業滑板隊,參加了當時年末於加州埃爾莫薩舉行的首場滑板大賽。即使六零年代初期的競速賽形式與去年照常舉行的舊金山下坡生死競速賽相似,不過自由花式賽事形式及 Hermosa 賽事裡所表現的大多數技巧,現在看起來對於當代滑板技術已是遙遠的歷史回憶。
即使滑板運動在美國體壇界頗具新穎性,但其熱潮終究在 1965 年時開始沒落。人們寧願選擇參與四輪溜冰鞋比賽,而非滑板賽事。媒體也開始將玩滑板宣傳報導為一種危險活動,人們也看膩了單輪旋轉和滑板倒立的花式技巧,就像看人轉呼啦圈好幾個小時一樣單調。了解滑板幾乎瀕臨消失沒落,就能徹底理解為何我們不再見到最早玩板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比較從過去至今日、這些時代的滑板過程,我們也就見證了廿至甘世紀體育和表現藝術史上的最大變革之一。

重塑滑板之輪

誠如上述標題的字面意義,法蘭克.納斯沃西(Frank Nasworthy)重新研發新的滑板輪子。他於 1973 年將聚氨酯輪子引入滑板產業。這種新式材質輪子代替了五、六零年代笨重的陶輪,並且對於瀝青地面和游泳池牆壁有如防滑釘鑲於草地上一樣具有著地力。加上板尾翹度提高的改良發明,專業滑板的新定義也因由而生。隨著新式滑板熱潮開始襲捲全球,當地衝浪店出售的滑板雜誌也因此有了新的推廣手法。就在新滑板輪子問世僅僅三年之後,第一座滑板公園便誕生於 1976 年的佛羅里達州。
直至七零年代末期,滑板場在整個北美和南美洲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歐洲和亞洲地區也很快地接著蓋起不少滑板公園。1970 年代的滑板躍入主流文化的最佳驗證從 2005 年大受歡迎的電影《 Lords of DogTown》便能略探一二。自電影故事中可看出 1975年時,滑板傳奇 Tony Alva 率領的 Zephyr 滑板隊在加州德爾馬的海洋祭上,向世界展現了滑板的潛力。滑板歷史上的這一刻也成為該歷史的基石,也是未來數十年滑板賽事演變的基底。
然而,滑板在邁入八零年代前又再次經歷沒落時期。當時一些非滑板專業的公司以木馬屠城式的合約手法滲入滑板產業及賽事活動,形成過度飽和的惡性競爭之際,滑板的歡迎度逐漸式微,最後僅存一些滑板玩家,在美國郊區後院的泳池追求純粹的滑板自由。滑冰公園的建造停歇,飛速上漲的醫療保險費用也限制了受傷機率高的滑板活動。因此,滑板不再是所謂為人父母與公司企業所接受的新世代風潮,滑板成為一種反傳統文化的名號及八零年代龐克浪潮的崛起場景。

從零度至空中旋轉九百度

一直到了東尼.霍克(Tony Hawk)在 1999 年的 X-Games 大賽使出空中拋旋 900 度的創世之舉,Zephyr 滑板隊在德爾瑪為滑板界所表現的經典才得以自主流文化重見天日。1999 年 6 月 27 日,東尼霍克參與他的第十一次夏季 X-Games 大 U 板賽事,做出滑板歷史上最為著名的絕世之技。當時還沒有滑板人能揣摩出東尼霍克空中拋旋兩圈半技巧並將滑板技術推向嶄新軌道。但就在東尼霍克正式將專業滑板運動帶入主流時,滑板文化在整個八零和九零年代初也經歷了重大變革與轉化。
大多數滑板人和沒玩滑板的人都認證東尼霍克空中拋旋 900 度的歷史重要性。但大多數沒玩板的人都不曉得八零及九零年代對滑板其影響的獨特重要性。當時,街頭滑板是由大多所謂的社會的邊緣族群所帶起的風格,創造了專業街頭滑板技術的藍圖,也造就現今滑板媒體宣示的那些其大佔一席之地、我們所知的滑板世界。
1978年,Curt Lindgren 發明腳尖翻板(kickflip)之後,滑板選手 Rodney Mullen 借助了一種專為空中做招而設計的新型滑板在八零年代時發明了數招翻板類型的招式。首批僅玩街頭風格的滑板選手 Natas Kaupas 和外號 The Gonz 的 Mark Gonzales 則以大磨手扶杆的技巧展現了更高層次的技術。滑板便從以往在後院蓋 U 板玩坡道的風格演化至大玩超市旁停車場的路緣石。隨著主流媒體對滑板文化視而不見,滑板愛好者也因此藉機透過攝影機鏡頭的運用來記錄自己的文化。這樣一來,使得滑板人可以運用自己的本事來塑造屬於自己的滑板媒體文化,也進而消解了滑板在六零年代末和八零年代初遭受文化淹沒的因由。
隨著滑板人完全掌控滑板文化的形塑要素,街頭滑板的黃金年代也在1993 年至 2006 年間蓬盛地開展。這些年來,我們看到了 Shorty's 和滑板選手 Chad Muska 風格、滑板影片像是 Girl 滑板品牌發行的《Mouse》及《 Yeah Right!》等走紅世界,FLIP 滑板隊更在當時紅遍全球,眾所捧擁的費城 LOVE 公園,以及東尼霍克滑板遊戲的大賣,甚至滑板公園亦被列入一般公共公園設施規劃之中。

吸引世界目光的滑板世界

隨著滑板文化在東尼霍克創世絕招時代的發展,滑板與社會的互動也產生轉變。街頭滑板運動的紮根越來越根深蒂固,職業滑板手的定義也從比賽型滑板運動轉變為以滑板影片為主軸,主流滑板文化則將滑板視為一種新奇的娛樂方式。Tony Hawk Pro Skater 電玩遊戲專營權確保Tony Hawk 和「豚跳」(the ollie)一詞是家喻戶曉之名。滑板狂人 Bam Margera 將通過實境秀節目《Viva-La-Bam》惡搞滑板選手生活樣貌。隨著眾家品牌加入產業,滑板獲得了越來越多的大眾認可,滑板選手菁英也因而開始得獲可觀的收入。
如今,Street League 和 X-Games 數年來吸引了最大宗觀眾群。隨著更多的關注投入,滑板世界也被更嚴格地把關。畢竟,青少年族群仍與滑板媒體主導的方向息息相連。話雖如此,滑板族群分支也已大大擴增地平衡其不同性別族群的失衡。從過去五至十年之間,女性滑板人是這項運動中增長最快的族群,如今,滑板是阿富汗最多女性參與運動。現今,滑板公園遍佈世界各地,每天都有無數影片和片段發佈至社群媒體。滑板儼然成為了世界上最具包容性和自由度的表達方式之一。
滑板文化呈現穩健地持續演化狀態。每個滑板人不僅藉以定義自己與滑板的關係,而且定義滑板對他們自身的意義。滑板的每一項貢獻都持續地需要滑板人來塑造,即便有時這意味他們必須與反抗外力,有時也必須敞開胸懷邀請外人一起加入。無論哪種方式,滑板歷史仍持續書寫中,最終,一切都歸功於我們承先啟後的滑板先鋒,滑板始終是由真正熱愛滑板的人來定義,也無人可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