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gs Fall Apart: A Critics Roundtable
© Paul Natkin/WireImage/Getty Images
音樂
分崩離析:The Roots最具影響力的專輯
費城饒舌樂團The Roots經典專輯《Things Fall Apart (分崩離析)》20周年特別企劃,由8位資深音樂人帶大家從音樂、封面等全方位角度來重新認識這張影響後世深遠的政治饒舌作品。
由 Hanif Abdurraqib 編寫
22 min readPublished on
2016年總統大選之後,我注意到黑人藝人背負的壓力更勝以往,因為總是有來自非黑人族群的質疑,「那我們現在要幹嘛呢?」於是人們請求詩人出來說說話,或是給大家一個願景,也有人要音樂家以音樂表達出當今的政治窘境。但一直以來的事實是,某些人暫時的困境卻是許多人永遠的困境。國家會走入這條死巷,有一大部分是因為人們拒絕真誠面對自己的歷史。在希望之地堅持走真誠這條路並不代表憤世忌俗,這充其量只是個膚淺的想法。「希望」這個詞代表著好感覺與報答,但這完全沒有提供自省或自省可能的結果。
對於一些人來說,他們對於2016年的政治浩劫並不陌生,這種時刻在存在之前其實已經累積了好幾個世代,正因如此,某些專輯現在聽來還是歷久彌新。這些作品毫不畏懼的喊出社會大眾對政治焦慮的怒吼,並將攻擊目標放在權力過大的政府機關上,而The Roots (紮根)在1999年發行的《Things Fall Apart》正屬此類。
即使過了兩個世代,《Things Fall Apart》講的東西現在仍適用,因為這是一張告訴社會大眾每個人感受到的恐懼絕非單一個案的專輯,這些恐懼已經存在許久了,只是情況非但沒有變好反而更糟糕,所以這張專輯猶如用一雙粗壯的手臂緊緊抓住聽眾的衣領去面對這個不斷失火的世界。
為了探索此作的歷史與當時的政治局勢,我加入了「舊金山時報」知名音樂評論家與專欄作家Tirhakah Love的討論群組,其他成員還有「Prince And Weird Little Black Boy Gods」一書作者Scott Woods、Hawks與Doves兩個樂團的主唱與靈人物Kasey Anderson、知名詩人/樂評Itiola Jones、以專訪podcaster為主要內容的411 Podcast共同主持人Samia、知名樂評及編輯Marcus J. Moore、最後是Noepe Center for Literary Arts總監Mathea Morais。
90年代末期,饒舌歷經東西岸之爭後已千瘡百孔,除了2Pac與Notorious B.I.G.相繼遇刺,1999年Big L也在紐約市遭槍擊身亡,Hip Hop與暴力被畫上等號,因此飽受保守派人士與家長的強烈抨擊。而面對主流市場的誘惑,許多饒舌歌手只想取得商業優勢。
這場東西岸之爭造成了Hip Hop場景的極大裂痕,卻進一步的讓東西岸的氛圍與美學分的更清楚。至於南岸則還在努力之中,但已漸成氣候,儘管Hip Hop純粹主義者批評說大規模的生產會降低品質,但當時Master P與廠牌No Limit還是成功的製作出一系列的熱門專輯。No Limit的這個模式也可套用在1998年與環球唱片簽下100萬美金全球經銷合約的紐奧良廠牌Cash Money上,所以說饒舌音樂在這個節骨眼上正慢慢走向商業巔峰。在大眾的眼裡,他們對這種流派感到焦慮卻又充滿好奇,而這造就了美國饒舌走向文化與商業雙管齊下的康莊大道。於是乎開始有人在傳「意識饒舌(Conscious Rap)」這個名詞,基本上這類曲風跟主流市場是很格格不入的,但我們還是可以發現一些箇中好手展現出千凗百練的技巧,比如Lauryn Hill (羅倫希爾)享譽國際的首張個人專輯《The Miseducation Of Lauryn Hill》以及另Outkast (流浪者)更上一層樓的《Aquemini》。
在這段時期,來自費城的饒舌樂團The Roots剛好面臨了職業生涯的轉型。在歷經《Organix》(1993)、《Do You Want More?!!!??!》(1995)、《Illadelphia Halflife》(1996)三張專輯之後,他們已經小有名氣,所以第四張勢必會是能否進軍主流市場的關鍵。儘管如此,這些費城人至今仍被讚許為天賦異稟的超級樂團組合,也許,就是因為夠怪異才會引發市場的關注。他們有一個MC叫做Black Thought,另一個主要人物是鼓手兼製作人Questlove。可特別之處是他們還找了beatbox高手Rahzel製造刮唱片的聲響,而且他們現場的演出熱力總是令人印象深刻,有時甚至引領觀眾進入狂喜狀態。他們不是那種愛秀的樂團,除了製作好音樂讓它們自己說話外,並沒有在其他地方過分投入。當然,這很好,但是在90年代中後期,他們似乎離主流市場越來越遠。
就在此時,The Soulquarians在紐約知名的Electric Lady錄音室誓師,成員包括The Roots、Common (凡夫俗子)、Bilal、Erykah Badu、D'Angelo,並以當代Native Tongues自居(A Tribe Called Quest、De La Soul與Jungle Brothers紐約團在90初期發起的Hip Hop文學運動)。他們早期會聚在一起的目的是為了分享有別於主流市場、充滿抽象與社會意識的歌詞,The Soulquarians就是這種運動的延伸,而他們的創意在90年代末期爆發,最終在2000年推出了Common的《Like Water For Chocolate》、D'Angelo的《Voodoo》以及Erykah Bady的《Mama's Gun》三張重要專輯。簡單來說,要不是1999年的《Things Fall Apart》搶下灘頭,以上作品也不可能到達如此高度。
Tirhakah Love
現在是2019,雖然The Roots、Q-Tip、D'Angelo、Erykah Badu這些曾經的音樂精神指標很明顯賺進了大把鈔票,但在他們草創階段可根本沒人理,所以說《Things Fall Apart》是The Soulquarians第一張讓他們覺得一切絕對可行的專輯。
Scott Woods
回首看當年,在The Soulquarians如海嘯般席捲Hip Hop生態的前一年尚無特別的徵兆出現,也許跟《The Miseducation Of Lauryn Hill》與Outkast的《Aquemini》兩張專輯剛好就在此時發行有關。到了1999年,幫派饒舌依舊當道,但隨著《Things Fall Apart》推出,Hip Hop場景突然出現劇烈變化,接下來的The Soulquarians多張作品都相當成功,The Roots絕對是關鍵。

錄音

整個錄音過程可以說超精實,The Roots從145首歌中挑選出最終收錄在這張專輯的作品。重點在於實驗性,時間的意義被扭曲,專輯的聲響與主題正以驚人的速度移轉。Black Thought鏗鏘有力的饒舌韻腳自是重點,因為這是一張關於「衝突」與「對抗」的專輯,提供給聽眾的並不是情感上的舒適感,因此,大家常會忘記這是張琢磨到極致的完美作品。
專輯一開始取樣了1990年Spike Lee一部爵士樂電影「Mo'Better Blues (愛情至上)」中Bleek Gilliam正在跟團員Shadow Henderson爭吵為何這麼少黑人看他們演出的一個場景。Bleek堅稱這跟歷史有關,因為黑人對自己的歷史不夠尊重,所以才不可能支持單一的音樂文化,Shadow則反駁他一切都是廢話。他說,「人們不來看表演是因為你這超級王八蛋不想表演他們喜歡的東西,如果你願意演,他們就會來了。」
Mathea Morais
對於The Roots從145首歌中挑出14首這件事情實在是令我感到不可思議,尤其《Things Fall Apart》發行之後讓許多人得到了一個宣洩出口。曾一度以為Hip Hop只會越走越糟糕,簡直傷透我的心了,沒想到這張作品成了我必須要道歉的理由。就像很多藝人用光鮮的衣著與頂級奢華生活將大家淹沒,但是《Things Fall Apart》彷彿開了另一扇窗,讓我們得以大口喘氣。在這同時,我們無可否認《Things Fall Apart》代表的是The Soulquarians的一個暗沉新面貌。如果你聽膩了DMX或是Fat Joe,那麼Erykah Badu跟D'Angelo作品那種適合抽大麻的放鬆氛圍絕對是最佳選擇。但是在製作部分,《Things Fall Apart》選擇原始粗糙的感覺,連死忠Mobb Deep (深度暴動)迷都忍不住好奇心。
Kasey Anderson
他們丟棄了超過一百首的作品,大部分只有節奏或幾小節的音樂,Black Thought也尚未填詞。丟棄大量素材也許只是The Roots的一個運作過程,也難怪關於《Things Fall Apart》的一切會是如此的細緻、嚴謹、精確與直接,我不得不假設這張專輯他們可能該試的方向都試了。當樂團有能力從概念與歌曲中精選出專輯中不可少的內容,最終決定的因素並不是樂曲好不好聽,更重要的是是否符合專輯的內容。

政治背景

當The Roots準備要錄製《Things Fall Apart》時,他們確實有想要偷偷改變充滿妥協與商業化的當代Hip Hop。如果他們想繼續保持「真實」下去,面對未知的前景肯定會是個挑戰。專輯名稱與奈及利亞作家Chinua Achebe的1958年小說同名,極混亂與尖銳的書本內容目的在揭露英國殖民主義對奈及利亞的影響,Achebe堅持說在書中他將每個人都視為自治的個體,反擊歐洲作家對於非洲人民與時代背景極為不公平的描述。《Things Fall Apart》似乎在向混沌卻極為真誠的書本內容以及書中建構所有人都應被認真對待的世界致敬。
在政治背景上,時值90年代末期,特別是1999年,代表一個恐懼與承諾並存的時間點。隨著2000年的腳步越來越近,人們對於即將翻轉的世界充滿希望與恐懼,主要來自於電腦。雖然人類的科技大躍進,但很多電腦程式的四位數年份只能顯示最後兩個數字,表示說有可能屆時電腦會將年份歸為1900年,而這個漏洞造成了恐慌,因為這會毀了金融體系。保險公司在此時大量推出新商品來因應企業因為Y2K漏洞導致的潛在風險,同時槍枝與軍用品店的業務達到一個高峰,主因是許多人在為未知事件做準備。
在政治上,The Roots想要表達的是一個末世光景感,原本模糊的畫面現在已經可以清楚的呈現在所有世人面前,而且大部分的焦慮來自於電腦與其可能造成的世界末日效應。如果你住的地方沒有網路,那為何要關心電腦呢?如果你把現金收在鞋盒裡面,又何必要擔心銀行戶頭歸零呢?這張專輯的主要目標在說出那些被政府忽視之邊緣人民的恐懼與焦慮,這些人長期生活在恐懼之中已經不是一兩天的事情了。美國建構出來的一個超大型實驗場,對某些人來說是實驗是失敗的,從個人到地方,最終擴散到全世界,這已經持續好長一段時間了。
《Things Fall Apart》的發行對於充滿不確定性的美國造成了一股極大的旋風,The Roots就像緩慢前進的葬禮樂儀隊帶領大家走向未知。The Roots選用的各式各樣聲響都很符合專輯該有的能量,例如主打單曲〈You Got Me〉中帶點輓歌風味、由Erykah Badu貢獻的朗朗上口副歌旋律,與Eve的職業生涯初登場表現相輔相成。其他的例子還有〈Table Of Contents (Parts 1 & 2)〉,節奏經過切開又再切開之後,創造出無法控制的混亂。此專輯的政治意圖主要體現在歌詞上,有的時候又是用聲音表達,又有的時候,兩者皆有。
Mathea Morais
〈You Got Me〉講的是一個關於真愛的故事,大致上在說交往過程中有時關係會變很糟糕。其實我真的希望唱片公司當時可以用Jill Scott取代Erykah Badu,這樣效果會更強大,幾年之後我不管去哪個舞廳都會聽到熟悉的歌詞,「如果你曾經擔心我去過哪裡或是見了誰?我和我的好兄弟去了那些舞廳?寶貝不用擔心,有我在。」事實上,是在對由男性主導的社會表達不滿,只是用了漂亮的詞藻去修飾。
Tirhakah Love
當我現在再把《Things Fall Apart》拿出來聽,至少基於我們所知的「政治」,是超越我今天聽到的那種,所以散發出來的意涵就跟當時有所不同了。如果將《Things Fall Apart》視為一個政治紀錄,我認為其政治概念必須以在街頭真實上演的事件為依據,這便是構成「政治」定義的重要部分。就像,即使他們讓你看到的是南費城的慘狀,雖然歌詞並不是那麼的直接飆罵總統,但他們就是用自己的話來表達黑人吃不飽這件事情,懂嗎?
Samia
這張專輯的名稱來自於Chinua Achebe最有名的一本書,The Roots想要表達的是以恢復傳統取代殖民主義的渴望。我們可以將Hip Hop的猖獗商業化視為The Roots想要對抗的一種殖民主義,而且他們還爭取到了Common、Mos Def與Erykah Badu這些厲害的盟友。所以從這方面看來,《Things Fall Apart》是關於真誠的傳統價值,卻也很創新。
Scott Woods
《Things Fall Apart》並不是The Roots的第一張佳作,卻是被公認為最棒的一張。在《Things Fall Apart》出現之前,The Roots已經被貼了許多標籤,如正Hip Hop、純東岸、後背包客(意指很underground)等等。他們一直在創作好音樂,但是對於此作的議題,更著重在詢問人們到底用他們的音樂做什麼,而不是在乎這到底是不是一張好唱片。
你可以在〈Step Into The Realm〉跟〈Without A Doubt〉這些曲子中聽到互相對抗的歌曲架構,存在於當代音樂曲調與經典Hip Hop聲調之間的某處,最後同時將它們毀滅掉。Mos Def在〈Double Trouble〉的尾聲帶來了也許是饒舌史上最屌的重複單字歌詞,這些都不是Hip Hop音樂的要素。專輯中像這類遊走於不同曲風之間的時刻隨處可見,所以說,《Things Fall Apart》的「對抗」不只在歌詞上,也在於音樂美學上,不管哪一方面,The Roots都是贏家。
Kasey Anderson
Black Thought用的詞藻基本上不是那種華麗走向,而是偏向個人,同時又重細節。這張專輯的主題可以有持續性的,是因為更少涉及到「某個政客或組織好或不好」的直接批評,我們看到更多的是關於大眾所感受到的苦,即使文明發展到一個巔峰了,還是會有某些特定族群被邊緣化、漠視。不幸的是,這樣的對比會一直存在;幸運的是,《Things Fall Apart》永遠不會有過時的風險。

封面

當《Things Fall Apart》在1999年冬天發行時,總共有五個不同版本的封面。每個封面都用一張歷史照片來呈現人民內心的痛苦,這五個凍結的時刻,用黑白照片表現更聳動。主要的照片來自黑人民權運動時期的一場暴動,就看到鎮暴警察正在Brooklyn鄰近的Bedford-Stuyvesant追逐著兩位青少年。其中的男孩回頭看著警察,旁邊穿白洋裝的女孩連頭都不敢回,臉上更露出驚恐表情。
其他四張照片同樣帶給大家不舒服且令人心碎的感覺,其中一張描述著被轟炸過後已快崩塌的教堂,畫面中間有個破碎的圓形玻璃窗,彷彿上帝在用這殘破的眼睛看著崩壞的世界。有一支手的照片來自紐約黑手黨老大Guiseppe Masseria在1931年被幹掉後拍的照片,當時他正在玩牌,所以手上除了血、珠寶之外還有一張黑桃Ace。小孩子在哭的那張,是1992年由知名攝影師Peter Turnley在索馬利亞Baidoa所拍。最後一張,一個小嬰兒坐在被炸毀的建築物前哭泣,這是1937年二戰期間在上海拍的,一片廢墟原本是鐵路站,卻沒看到他的父母親在身邊...
隨著90年代漸漸接近尾聲,許多人反而開始對進入新紀元之後的人類發展充滿期待。但是對視覺總監Kenny Gravillis跟The Roots而言,此作封面的意義在於提醒大家別讓悲慘的歷史重演,而他們選的照片也確切的反映出專輯中諸多作品的概念,強調了這些過去是如何深深的影響到現在。
Kasey Anderson
Kenny Gravillis打理《Things Fall Apart》中的大部分平面視覺,也身兼藝術總監,他的重責大任便是確保聲音與概念是一體的。媒體有報導過說封面的原始概念是The Roots跟Puff Daddy (吹牛老爹)一起站在海底,但後來不被接受。最原始的封面會被拋棄,以我的直覺看來,是因為The Roots在音樂上與歌詞上的概念已經完全體現在這張專輯中,但我不確定是否真是如此。
Marcus J. Moore
我買的CD還在喔,封面是嬰兒在廢墟中哭泣的那張。除了特別版之外,主要封面便是在Bed-Stuy暴動捕捉到的瞬間,與The Roots的音樂概念百分百契合。《Things Fall Apart》封面以黑與灰為色調,剛好也跟樂團當時「不做不如去死」的天性符合。既然要做就做到最好,從最前面的電影「Mo' Better Blues」取樣到最後Ursula Rucker的結尾詩,《Things Fall Apart》猶如揮之不去烏雲,從封面就讓你感受到。雖然在音樂上非常符合1999年,但我認為這張專輯無論從封面到音樂都更適合呈現嚴峻的政治現況。這世界深陷在危險之中,他們選的封面照現在看到還是會覺得很令人震撼。歷經三張還算成功的專輯之後,《Things Fall Apart》是The Roots「作戰或逃跑」的關鍵時刻。隨著音樂事業漸漸步上軌道,他們應該也不會走太偏啦(他們也確實做到了),如果他們選擇逃跑,完全分崩離析的機率就很大。

發行

《Things Fall Apart》發行後在短短兩個月便達到金唱片(50萬張)銷量,並在電台的推波助瀾之下逐漸邁向主流市場,這成功遠遠超乎他們的預期呀。還有更重要的,雖然此作定義了The Roots是一個勇於實驗、將不同概念混在一起的樂團,而且還是最頂尖的,但他們就是很擅長創造出看似平靜的混亂。
從其他方面來看,這張專輯真的是The Roots取得商業成就的一個絕佳時機,不僅僅是樂團的成功也可視為整個The Soulquarians的成功。當A Tribe Called Quest (探索一族)解散、Native Tongues只剩追憶時,饒舌與靈魂樂確實需要尋求團體慰藉,將有才的藝人集合起來對抗主流市場。相較於主流的風吹草動,即使大部分出生街頭的饒舌歌手開始走向商業,但還是會有人對於充滿社會與政治意識的歌詞內容有所渴求。The Roots並不需要靠《Things Fall Apart》找到自我,但這確實是一張他們選擇相信自己與音樂藍圖的重要專輯。能夠取得主流成就到現在回想還是覺得跌破眼鏡,但在當時,樂團真的有想向前邁進一大步的渴望。
Mathea Morais
專輯中我最愛的是Questlove打的鼓,他的功力從與D'Angelo、J Dilla、DJ Premier合作的作品便可聽出。在《Things Fall Apart》發行前,Questlove就像班上的聰明小孩,不需太用功成績卻名列前茅。但當他進入到所謂的「資優班」時,卻發現身邊圍繞的都是聰明人,也有比他厲害的。所以他不只將自己推進了一個全新疆界,更想要努力的脫穎而出。從將Q-Tip製作的經典節奏加快並用真鼓打的〈Adrenaline〉,到向DJ現場混音與刷盤技巧致敬的〈The Next Movement〉,都可看出他的用心。
Marcus J. Moore
《Things Fall Apart〉對我來說不像是一張Hip Hop專輯。自從Black Thought、Malik B.、Mos Def與Beanie Siegel在此作獻上他們生命中最屌的韻腳之後,這當然屬於Hip Hop的範疇,但在聲音上,直擊你的心臟前,節奏似乎以一個弱拍為軸心旋轉著。舉例來說,〈Double Trouble〉中,Questlove的鼓跟鈴聲聽起來很遠。那是在固定節奏出現前的橋段,接著Black Thought與Mos Def開始對飆,講述著80年代往事,主角就是兩個狠角色跟一支麥克風,諸如此類的事情。我有很奇特的音樂品味,所以我真的很推崇〈Table Of Contents〉這首歌,尤其前面的那一陣混亂,然後在後半部,Malik B反而以更為柔和的聲調再唸一次副歌來取代即興演出。《Things Fall Apart》能夠成功就是靠許多像這樣的特別時刻。這是一張充滿細節的專輯,正因如此20年後聽起來還是歷久彌新。我總是拿這張專輯跟Beatles的《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做比較,同樣都是憑藉細節而鶴立雞群。
Itiola Jones
我們可以從不同方面去看《Things Fall Apart》,音樂上,Questlove應用了剛學到的「髒鼓」新技術,歌詞部分,聽Black Thought與Mos Def在〈Double Trouble〉對噴就很過癮了,能夠找來厲害的饒舌歌手共同合作,也都是讓此作能夠如此獨特的地方。

後續效應

在這張專輯成功的效應之下,讓The Soulquarian緊接著於2000年發行的幾張專輯也有相當好的成績,像是D'Angelo的《Voodoo》就大賣,然後Questlove便花了一年的時間隨著D'Angelo的樂團到處巡迴,最後總算在2002年開始錄製The Roots的下一張《Phrenology》。但此時內部的路線似乎有點分歧,比如Common開始走向電子,就跟J Dilla一樣,永遠都在變,他們對於新聲音的實驗真的超熱衷。《Phrenology》應該是大家對The Roots期望最高的一張專輯了吧,畢竟他們擁有的歌迷比以往多出了許多,大家也在期待,The Roots會帶來什麼新能量。但是時代在當時也改變了。《Things Fall Apart》中那充滿不安與陰暗tone調的音色是一種警告,告訴社會大眾有事情要發生了,進入2000年大多也應驗了。《Phrenology》則是9/11之後推出的專輯,所以我們可以發現他們脫離了《Things Fall Apart》的暗色調,音色反而響亮許多也較有活力,因為他們在上一張已經達成了展示社會中最糟糕的部份之目的,所以新專輯就改變目標了。《Phrenology》發行之後成員有所變動,Malik B跟Rahzel沒多久便離團了,The Soulquarians也突然沉寂了下來,最不幸的是J Dilla於2006年過世,之後The Roots從2008年的《Rising Down》開始走向更為黑暗,也更發人省思。
《Things Fall Apart》整張聽下來近80分鐘,無論從長度、訊息、音樂野心與表現超優的歌詞看來,都是一張豐富到不行的作品。但是社會上存在的問題並不會因此而解決,像如此將鏡頭拉遠,將焦點放在這世界未來可能樣貌的專輯,到最後,只是讓世人保有一點希望或是願景,並得到一個發洩管道而已。但至始至終,都還是處在一個令人窒息的狀態而已。
The Roots在音樂上的野心永不停歇,而且並沒有將目標只放在揭露這個國家的政治混亂狀況。但正由於他們總是致力於「重新創造」,所以《Things Fall Apart》值得我們記住的地方,便是此作是如何啟動The Roos最佳的聲音、野心與精神,而且直到現在都還能引起極大共鳴,所以我們真的要好好歌頌這個在當年抵抗主流市場的團體。
Itiola Jones
看著當今的Hip Hop套路,我真的很擔心現在的這個世代並沒有受到這張專輯的影響。多年後,大家現在對於The Roots的印象也許就是「Tonight Show with Jimmy Fallon」節目的駐場樂團,不過我始終相信,《Things Fall Apart》在音樂歷史上絕不會消失,會是張連未來世代都不得不尊敬的作品。如果真要說有爭論的地方,那便是《Things Fall Apart》可說開創了一張經典專輯的藍圖-不可預知的碎拍、讓人猜不透卻會令人心情愉悅的合作對象、顫動的鼓迴圈,這些東西全部被藝人想往前一大步的意志轉化成不斷的「重新創造」。
Scott Woods
今天,你還是可以用不同的歌名來販售《Things Fall Apart》,不僅是因為依舊歷久彌新,更因為確實有存在必要。他們巧妙的將靈魂樂感受與Hip Hop音樂結合,但不只音樂。他們以有別於當時流行的幫派團體姿態獲得成功,但他們也只是將街頭的東西精釀成音樂。這一切都不是這張專輯的錯,代表的只是聽眾必須要由現在的目光去重新介紹。
Mathea Morais
我從來沒想過Mos Def是經過《Things Fall Apart》的歷練才能創造出《Black On Both Sides》這張專輯,我只覺得至少給了Priority Records信心簽下他。
Samia
我在Kendrick Lamar的《To Pimp A Butterfly》專輯封面看到了此作的影響。上面有一群黑人正在白宮前面慶祝,然後他們的皮膚上都有疤與燙傷的痕跡,而且黑白照片可以喚起一些情感(或引發爭論),就跟《Things Fall Apart》的封面一樣效果。
Tirhakah Love
不管是〈Adrenaline〉或是〈You Got Me〉的合作對象Beanie Sigel跟Eve到現在都還是保有音樂生涯,而且還讓全家人衣食無虞,對我來說是很美麗的事情。我們也可以用團體的概念來思考,像Native Tongues與The Soulquarians就讓超級團隊的想法成真,而且這些團體都相當有組織,也都會互相提攜。The Soulquarians這個超級團隊的完美成形始於《Things Fall Apart》,令人驚訝的是,他們居然堅持了這麼久,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要持續整合實屬不容易。曾有一段時間,我認為他們好像可以在傳奇的Electric Lady錄音室永遠搞下去,雖然事過境遷,但至少他們有過那段美好時光。
音樂

更多受歡迎的故事